你是否认识照片中“沉睡”的这位人物?没错,他正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胸外科医师,白求恩。这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张照片,拍摄者是沙飞财盛配资,他是我们党最早的新闻摄影专业机构的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白求恩同志生前的亲密朋友。尽管两人相识的时间并不长,但他们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白求恩同志临终前,将自己的柯达相机赠送给了沙飞。此后,沙飞使用这台相机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为我军的抗日斗争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1948年,已经是正师级干部的沙飞因病住进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治疗。然而,正当他即将康复出院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事件——沙飞开枪杀害了他一直接受治疗的日本医生津泽胜。
一位我军高级干部为何做出如此惊人的行为?沙飞与津泽胜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恩怨?在这起事件发生后,军区政治部接到报告,聂荣臻将军又是如何做出决策的?我们要解释这些问题之前,不妨先回顾一下沙飞的革命生涯。
展开剩余86%沙飞,原名司徒传,1912年出生于广州的一个药商家庭。家族世代从商,积累了丰富的财产,也为沙飞提供了一个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父亲司徒伟虽为商人,却开明进步,经常教诲儿女长大后要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沙飞自幼在广州生活,广州作为南方思想最活跃的地方,深深影响了他的成长。各种进步思想的熏陶,使得沙飞的心灵早早地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中学毕业后,沙飞考入了广州无线电专门学校。三年的学习生活匆匆而过,毕业后他进入汕头无线电台担任报务员。工作之余,他迷上了摄影。沙飞认为,摄影能够记录下最真实的世界,它不同于一些夸张虚华的艺术形式,反而是一种可以改变旧社会的力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醒民众,激发大家的民族责任感,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虽然沙飞有着宏大的志向,但他的家人并不支持他的选择。在父亲看来,摄影不过是富家子弟的消遣,做这一行根本没有前途,不如安安心心地做自己本职工作。然而,沙飞并没有因此气馁。虽然买一部拍摄器材需要一大笔钱,但沙飞没有得到父亲的资助,他便通过自己的努力攒钱购买。当时,沙飞已经是电台的特级报务员,月薪150元,足以支持他的摄影兴趣。
1933年,沙飞与交往一年的女友王辉结婚,开始了幸福的家庭生活。新婚时,沙飞为自己准备的礼物是一部崭新的相机。在蜜月期间,夫妻两人游历了上海、香港、南京、苏杭等地,用相机记录下他们的甜蜜旅程。沙飞心中最敬佩的英雄是岳飞。当他们来到杭州时,特别去凭吊岳飞和秋瑾的墓,沙飞为岳飞的墓拍摄的照片,成为他摄影生涯中的第一幅作品。
沙飞能够取得后来的成就,离不开妻子王辉的支持。王辉非常理解丈夫的理想和抱负,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精神上,她始终全力支持沙飞。夫妻二人的收入除了维持家庭开支外,大部分都被沙飞用于购买摄影器材。有时,沙飞急需设备,王辉甚至会回娘家借钱。
为了提升摄影技术,1936年,沙飞辞去了薪水丰厚的工作,报考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王辉完全理解丈夫对摄影的热情,因为沙飞早已将报国之情与摄影事业结合起来。多年后,沙飞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在上海的学习期间,沙飞拍摄了大量作品财盛配资,代表作包括《渔光曲》、《生命的叫喊》和《码头工人》等,真实地反映了贫民阶层的艰苦生活。他最喜爱的作品是《鲁迅和青年木刻家在一起》。
1936年9月,沙飞应邀担任上海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的新闻摄影任务。10月8日,鲁迅先生作为此次活动的倡导者,虽然身患重病,依然抱病参加了展览会闭幕式。沙飞作为鲁迅的崇拜者,主动上前与鲁迅先生打招呼。在沙飞介绍自己后,鲁迅居然记得他拍摄过的作品,这让沙飞无比激动。接着,在鲁迅与大家讨论问题时,沙飞抓住机会拍下了几张照片,这些照片也成为鲁迅最后的人生记录。11天后,鲁迅便去世了。沙飞得到许可,可以参与守灵和殡仪的全过程。沙飞拍摄的鲁迅葬礼照片,后来广泛发表在《时代》《中流》《生活星期刊》等杂志上,沙飞因此声名远播。
沙飞没有追求名利。在他取得一定名声后,很多商人希望与他合作开设美术摄影馆,但沙飞始终拒绝了这些提议,因为他学习摄影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追逐名利。
抗战爆发后,沙飞主动赶赴八路军抗日前线,采访了许多抗战场面,期间他深刻体会到摄影技术的真正价值。他希望能将自己的技能贡献给抗战事业,因此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提出留下来拍摄的请求。聂帅十分欢迎,任命沙飞为我军第一位专业摄影记者。在随后的岁月里,沙飞拍摄了大量照片,记录了许多抗战的重要历史时刻,创造了多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例如《战斗在古长城》和《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沙飞不仅在摄影事业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还积极培养了大量摄影人才。到他参军十年结束时,沙飞共拍摄了两万多张珍贵照片,并培养了近千名摄影记者,为新中国的摄影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然而,沙飞的特殊工作性质也给他的精神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战争的残酷、被侵略者践踏的村庄、百姓的死伤,都深深烙印在沙飞的脑海里。长时间的战地拍摄让他积累了深深的仇恨和痛苦,常常在提到日寇时愤怒不已,时常失控。
1948年,沙飞成为华北画报社的主任。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沙飞面对许多挑战,经常加班熬夜,忙碌到废寝忘食。由于体力过度透支,加上他本就患有肺结核,沙飞很快病倒,被送往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接受治疗。在那里,沙飞的主治医生是日本医生津泽胜。这位医生与沙飞的关系日渐紧张,沙飞甚至认为津泽胜是潜伏的特务,认为他时刻想要加害自己。沙飞的精神状态急剧恶化,他向主席和聂荣臻写信,指责津泽胜是敌人的间谍。
聂帅在收到信件后开始意识到沙飞的精神问题,决定将沙飞送往北京治疗。然而,没想到在沙飞即将出院的当天,发生了悲剧。1949年12月15日,沙飞在津泽胜查房时,突然掏出准备好的手枪,开枪射杀了津泽胜。
沙飞被捕后,聂荣臻深入了解了事件的真相,并决定对其进行审查。根据当时的诊断条件和精神病的认知水平,医院最终认定沙飞精神正常。聂荣臻在沙飞的判决书上签字,尽管他心情沉痛。1950年3月4日,沙飞被执行枪决。在临行前,聂帅特地叮嘱道:“沙飞是南方人,特别喜欢吃鱼,想办法给他做条鱼吃!”
沙飞去世多年后,1986年,沙飞的妻子王辉以及沙飞的子女通过亲友帮助,找到了当年沙飞精神状态的真实证据,并经过精神病专家鉴定确认,沙飞在当时确实患有精神病。经过多年申诉和努力,沙飞终于得到平反,恢复了军籍和党籍,重新获得了应有的荣誉。
发布于:天津市嘉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