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时真是让人难以置信,难道你们相信吗?1981年,宁波的一位渔民在处理一条鱼时宜人配资,意外从鱼的腹中取出了一块3斤重的鱼鳔。结果,他将这块鱼鳔珍藏了35年,直到2017年,一位来自舟山的商人提出了3万元的购买价,他依旧不肯出售。这件事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然而,它确实发生在现实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林德华是浙江宁波奉化区莼湖街道桐照村人,家族世代以捕鱼为生。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渔民,林德华小时候便随父亲出海捕鱼。14岁时,他已经能独立撒网和掌舵,长大后,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继续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谋生。
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集体化的时代,当时村里的生产队分布在各个角落,每个生产队都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队员们居住在集体居住区,实行工分制。那时,生活上有许多限制,吃饭得靠粮票,买布做衣服得靠布票。林德华和他的伙伴们出海捕鱼时,捕获的鱼会按人头分配。有时鱼获不足时,大家会把鱼做成鱼丸再分,或者没能分到鱼的,补发一些肉票和粮票。
展开剩余71%1981年,林德华和渔社的其他社员一同驾驶着尾滑道渔船,前往舟山渔场捕鱼。这一天,他们收获颇丰,捕获了大量的毛鲿鱼。由于鱼太多,船上的每个人至少能分到一条新鲜的毛鲿鱼。而林德华分到的那条重达45公斤,鱼身肥硕,鲜活生猛。回家后,林德华打算将鱼头剁成汤,鱼肉则晒干储藏,以备日后食用。
然而,当他剖开这条大鱼时,竟然在鱼腹内发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鱼鳔。林德华这多年来杀过无数鱼,见过许多鱼鳔,但像这么大的鱼鳔,实在是从未见过。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取下鱼鳔,并称重,竟然有3斤重!看到这块珍贵的鱼鳔,林德华并未直接食用,而是将其晒干保存起来,放入家中的米缸里。这一藏便是35年。
过去,尽管林德华觉得这块鱼鳔珍贵,但由于舟山渔场毛鲿鱼产量丰富,鱼鳔并不算稀有。然而,随着渔民过度捕捞,海洋资源日益枯竭,许多鱼类开始绝迹。以大黄鱼为例,曾在1950年代遍布温州海域,但当时的渔民捕到的小鱼甚至弃之不顾,任其腐烂。那时,一斤大黄鱼仅需1毛4,最低甚至只要7分钱。1974年,舟山渔场曾创下16.81万吨的产量纪录。然而,进入80年代后,大黄鱼的产卵场遭到破坏,鱼群数量急剧下降。到了90年代,舟山渔场的鱼类资源几乎枯竭,毛鲿鱼几乎绝迹,而当年捕到的那条45公斤重的毛鲿鱼,更成了不可多得的珍品。
随着毛鲿鱼越来越稀少,林德华所保存的鱼鳔变得愈发珍贵。2017年,一位舟山的酒店老板得知林德华手中收藏着一块35年的毛鲿鱼鱼鳔,便提出以3万元购买。2017年,这笔钱可谓相当可观。尽管鱼鳔已经因岁月的氧化,重量从3斤缩水至8两,但这样大的鱼鳔依旧极为罕见。
然而,尽管商人出价3万元,林德华经过深思熟虑后仍然决定不卖。他表示,像这种收藏了35年的鱼鳔,在整个奉化,可能也就只有他一家有,如果卖掉了,便再也找不到了,所以实在不舍得将其卖出。
毛鲿鱼鱼鳔被认为是六大顶级鱼鳔之一宜人配资,与金钱鳘鱼鳔、斜纹大棘鱼鳔、越南蜘蛛鱼鳔、黄姑鱼鳔、赤嘴鳘鱼鳔并列。你们曾经吃过鱼鳔吗?你觉得这块鱼鳔值不值得3万元?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喜欢的朋友也可以点个关注哦!
发布于:天津市嘉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